香港特首選舉還有10天,香港各大媒體都時刻關注這個熱點話題,《香港01》更是利用動畫,數據新聞來呈現這次的選舉全過程。繼上次分享了《香港01》的“特首選舉”網頁以之後,網站的專頁內容比起三個月前更是有所增加和修改,這也對從事數據新聞報道提供了可參考的思路。
網站詳情:香港特首選戰2017
對比3個月前,“焦點新聞”依舊放在首頁,而項目則新增了“特首戰走勢”、“政綱對比”、“篤篤撐”和“選委圖鑒”四個,把原本的互動小遊戲“特首跑馬仔遊戲”換成了“篤篤撐”。
《香港01》:現時本港仍未一人一票選特首,但過往選舉顯示民意也會左右選委投票意向。《香港01》為求反映民意,推出候選人網上熱度,輔以他們的當日行動,同時密切跟進各候選人選委票數,全方位跟進特首選舉。
《香港01》委託social power於2017年1月3日至3月31日期間追蹤逾20萬個本港facebook群組或專頁的帖文,統計網民對提及各候選人的帖文的反應。「網上熱度」綜合計算各種網民反應,包括貼文留言、表情符號、分享等總數;「獲like數目」則計算提及該候選人的帖文獲得的讚好數目;「嬲嬲數目」則計算提及該候選人的帖文獲得的嬲嬲表情符號數目。請注意,由於數據來自不同類型、立場的facebook專頁,當中或涉及反諷等情況,所有數字僅供參考。因此,一則帖文攻擊某候選人,它獲讚好未必代表該候選人受網民歡迎。
在候選人簡介中,列舉了候選人的家庭與人脈關係,參選政綱以及當事人新聞。
專門做了一個“篤篤撐”,叫做“無得投票發洩區”,用互動小遊戲增加選舉受關注度。
一眾選委將於3月26日投下神聖的一票,為港人選出下任特首。不過,究竟他們是誰? 《香港01》整理選委資料,為讀者揭開他們的「真面目」。“選委圖鑒”中介紹了選委的產生和構成,也可以根據選委支持的候選人看選委的立場。
香港最多只有1,200人有權選特首,那些人全來自被稱為「小圈子」的選舉委員會。特首候選人需通過150個提名門檻,取得逾600票才可當選,故選委地位相當重要。
全港370多萬合資格選民中,只有24.6萬人有機會投票選出部分選委。今屆選委選舉,雖有多逹300人自動當選,但專業界別例如醫學界、衛生服務界,以及被視為梁振英票倉的建築、測量、都市規劃及園境界戰況激烈,平均都有大約3人爭1個席位。
選委投票人門檻甚高,不少人更被取消資格。究竟如何成為小圈子的一員?《香港01》教路,為你解構如何加入38個界別分組。
選委會由四大界別組成,再細分為38個界別分組(下稱分組),體育、演藝、文化及出版界更細分為4個小組。此外,28個分組可直接與立法會傳統功能組別對照,當中有25個分組是直接複製過來,其中社會福利界加設團體票。
餘下教育界、旅遊界、區議會(第一)3個立法會功能組別,在選委會中分別被分拆成兩個分組。此外,選委會亦增設7個獨有分組,即中醫界、宗教界、全國人大、全國政協、立法會、香港僱主聯合會和香港中國企業協會,故選委會的合資格投票人比立法會功能組別選民多。
扣除同時身兼立會議員和港區人大的選委,以及被取消資格的人士,實際只有1,194名選委可投票選特首。事實上,不是全部選委都經選委選舉洗禮。36名港區人大代表、70名立法會議員均是選委會的當然委員,而60名宗教界選委則由6個指定宗教團體自行提名,所以經選委會選舉產生的選委最多只有1,034名。
有別於立法會地區直選選民只能投一票,選委選舉採用「全票制」,即投票人的選票數等於該分組的席位數目。例如教育界有30席,投票人就手執30票,得票最高的30名候選人當選。在這投票制度下,不時會出現「勝者全取」的情況,即某一派系取大量席位,繼而左右特首提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