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開放源碼、開放數據到數據新聞、公民參與 — 來自鏡傳媒與READr的實踐
From open source and open data to data journalism and civic engagement — Practice from MirrorMedia and READr
Time: 14/6/2018 (Thur), 1:30 p.m.-2:30 p.m.
Venue: CVA105, HKBU
Speakers: 簡信昌 & 李又如
Language: Mandarin | 國語
Register Here
Welcome to join us!
分享內容
2015年初,由開放知識基金會(OKFN)主導的開放數據指數評比中,台灣一躍成爲全球第一。越來越多的政府數據被開放,以及越來越多的人爲社區貢獻開放數據,讓數據驅動的分析、視覺化、和新聞製作成爲可能。Web技術和流動裝置的普及,讓讀者隨時隨地可以接觸到交互式報道,新聞室也能及時獲取讀者反饋,快速迭代新聞產品。鏡傳媒的報道採用了多樣的表現形式,從數據圖表到新聞遊戲,充分探索了新技術在媒體領域應用的可能性。鏡傳媒的開放數據計劃,一方面讓相關報道可以重現(Reproducible Journalism),另一方面也促進了新聞社區的參與和同業的二次開發。最近鏡傳媒又發起了READr實驗計劃,讓讀者同時參與新聞產製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資訊來源跟同溫層,READr 想做的不是取代,而是補充,再更進一步將這些互動帶進編輯室裡。本次新聞與社會研究所(IJS)請到鏡傳媒的CTO簡信昌和記者李又如,分享他們在數據新聞、調查報道領域的經驗和提升新聞媒體公民參與度的實驗。
講者介紹
簡信昌,曾任台灣 Yahoo 工程師,「報導者」技術長,現任鏡傳媒技術長。2014 年加入新聞媒體後,開始嘗試結合技術與新聞,製作互動及數據新聞專題。2018 年開始另一個新聞媒體實驗—「READr」。
李又如,曾任「新新聞周刊」記者,2017年開始跟工程師和設計師一起做新聞。作品曾入圍SOPA、台灣吳舜文新聞獎。
鏡傳媒互動及數據專題:
【數據新聞】數讀空污
【數據+互動新聞】玩命運輸
【解釋性新聞】天下沒有白挖的水泥
【解釋性新聞】一起回家—原住民傳統領域在吵什麼?
【解釋性新聞】國際人才濟濟,台灣人才岌岌
【新聞遊戲】我是租屋王
【數據新聞】數讀政治獻金
【數據新聞】台北不是我的家?—租屋黑市大調查
【數據新聞】鍵盤完跑六大馬
【數據新聞】萬畝農舍良田起